百度競價排名并非是價格出的越高,排名越靠前,為什么關鍵詞出價很高,平均點擊價格卻一半不到?百度競價推廣排名規則到底是怎樣的?
以上公式可以得出,排名的高低,關鍵詞出價并非唯一因素,帳戶質量度地位也不容忽視,簡單的可以理解為最終排名指數就是質量度和出價的乘積,綜合排名指數越高,排名越靠前。
想要提高排名,企劃競價人員需要從出價和質量度兩方面下手。出價這個自然不必說,只要不超過可接受的最高價格,出價即可,剩下的就是優化質量度,然后提高綜合排名指數,從而讓排名更高。
但實際情況好像不全是這樣,因為有的詞出價很高,質量度也不錯,可就是沒有展現,競價人員出價到了最高,也沒有就排到第一名去,似乎這個綜合排名指數也不是質量度*出價這么簡單。而且還有一個現象,排名不總是固定的,你在沒有任何變動的情況下,連續不停的刷新,你會發現排名在不停的變化,有時候甚至不觸發,似乎排名也存在一定的隨機性。
那么來說說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首先排名無論價格出多少,都無法到達第一名這個現象,可能大多數競價人員會認為百度對于賬戶的質量度和賬戶的相關性權威性有一個隱形的考核,對于一個賬戶,在沒有積累的情況下,很難一上來直接就排到第一去,特別是熱門詞匯。這個隱形的考核應該有幾個參數選項,他決定了賬戶目前可以排名的區間,比如A梯度,允許最高排在第3名,B梯度,允許最高排在第6名。
第二個現象,排名位于前三,但是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競價人員認為這個現象是百度一種公平性的處理。同一個關鍵詞買的企業可能會有很多,但是百度每次展現的只有3個位置(移動端),那么3名以后的企業是不是永遠沒有展現機會?百度當然不希望這樣。所以百度結合上一個現象中提到的隱性參數,來講所有觸發的賬戶分為2-3個梯度。
舉個例子:
第一梯度是A類,百度展現選擇綜合排名指數前6的企業,每次用戶搜索的時候,從6個企業中隨機的挑選3個企業展現。
第二梯度是B類,百度展現選擇綜合排名指數6-12位的企業,讓他們隨機展現。類似的原理,這樣可以讓所有的企業都有展現機會,而且這種方法還有一個巨大的優勢。通過觀察他們的點擊率跳出率等指標 來判斷這個企業是否符合百度用戶的需求,從而讓百度更準確的判斷該企業是屬于哪個梯隊,從而又導致了第一種現象的發生。
那么經過對這兩個現象的解釋,競價人員覺得百度的排名公式可以修正為下面這樣:
在這個公式中,關于梯度值舉一個例子來理解一下:
同一個熱門關鍵詞,有很多人會用的!但是為什么排名不一樣呢?這就是梯度值影響的!這就相當于一個老人和一個年輕人,論權威性肯定老人占優勢!越有權威性它的排名穩定性就越高,同一個熱門關鍵詞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既然排位有諸多因素的綜合影響,那么爭排位的意義何在呢?一定是排第一效果才是最佳的嗎?
接下來闡述一下我的個人觀點。
首先很多人在做百度競價的時候都喜歡和競爭對手去爭搶排名,覺得如果排名不如別人,效果肯定沒有別人的好,其實理性的看這種思路是不可取的。這里存在兩個情況,如果你公司真的運營非常好,錢很多不在乎,那你排到第一位也無可厚非。如果您還是希望理性的安排競價投入,這個時候就應該考慮了如何投放才適合公司產品的定位以及公司的ROI了。
百度推廣位的詞都會有一個點擊的不同的概率,在做好創意的優化后,就要根據自己點擊率需求設置價錢取得相應的排名,為了位置而出價,不如為了效果而出價,相較后者更加明智。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有時候就算是通過吸引人的東西進入了你的網站,結果沒有達到客戶的預期,不是潛在客戶想找的東西,也就相應的降低了轉化率,那么點擊的錢不是浪費了。還有就是如果大家的創意都寫的差不多,那么潛在客戶只能根據自己的意向去選擇。
所以說在進行競價時候,首先來講要根據自己的產品、品牌等一系列的自身條件,為自己的不同的關鍵詞設置一個心理價位,以及一個合理的點擊率,在這個基礎上做到最小的成本輸出。不同關鍵詞之間進行一個混搭,例如核心的關鍵詞盡量往前排,排在左側3--5的位置,如果是普通的關鍵詞可以稍微往后排一些,這個也是可行的,設定好上線時間,最好和我們的潛在客戶的上線時間想吻合,有時候過早上線,或者過晚上線都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如果第二名的點擊率和第一名相差不多而價錢又相差很遠,轉化率才是最后的終點。

文章標簽: 競價排名是什么意思 網站競價排名 百度競價排名費用 百度競價排名點擊 競價排名費用 競價排名查詢